随着医保体系的健全,用医保卡买药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事情, 但是近日,在绍兴邹阿婆一家却因用医保卡买药而获刑的事件。
邹阿婆75岁患有高血压,药费报销比例较少,而丈夫周大叔的社保卡能多报。为省钱,邹阿婆让女儿用丈夫社保卡去配药,合计报销11376.64元。结果案发后,母女俩不仅要退回全部报销药费,还被罚款2万余元。母女俩双双因诈骗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5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那么,冒用医保卡买药是否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呢?社会上对此的评判也是百家争鸣。
正方:冒用医保卡虽从情理上可以理解,但于法难容。
长年患有高血压的邹某年纪已高而且家庭经济困难,冒用的又是仅仅是自己丈夫的社保卡。通常我们在情理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法律毕竟是理性的,此等事件在法律上却是不能容忍。
首先,他们侵害法益为国家的财政,其性质是骗取国家之钱财,他们骗取了医疗费,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损失。其次,如果采取冒用亲属的方式来骗取医疗费用可以不追究的话,那么,就会产生道德风险,这样就变相鼓励更多的人不去交社保医保,保障资金就无以存续。而且,这样也促使了不诚信的思想流传下去。
反方:不宜用诈骗惩罚冒用医保卡亲属
追究刑事责任,犹如“大炮打小鸟”,因为“用家人社保卡买药”的行为非常普遍,民众都习以为常,药店、医院也大多默认。针对这类问题,一些城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允许个人账户结余资金为本人及其配偶、子女或父母等家庭成员支付有关的医疗费用等。而且,目前医保并未全国统一标准,家庭成员参保不同,获得的医疗保障也就不同。邹阿婆用老周的社保卡买药可以省下不少钱,并未侵害到他人利益,反而可以节省家庭医疗费用,持卡人也知情的情况下,这是否算对真实持卡人的欺骗值得商榷。
小结:用家人卡买药案处理结果真的正确吗
若以个案而论,此案无可厚非。但放在社会大环境里,此案却不得不引起社会的争议。首先,从目前现实情况来看,医保卡一家人通用的现象在当前十分普遍,在老百姓看来可能与违法犯罪沾不上边。从侧面可以说明此点的法律宣传尚未落实全面;其次,假如医院把关严格,这位女儿根本没有冒用的机会。而且,在医院里用医保卡套现甚至倒卖药物的现象并不少见,药店售卖日用品、食品等其他商品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如果要想根治应该着重从上游下手。
评论仅是学术中的碰撞,作为个案,冒用医保卡还是一种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注意,慎重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