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日前发布,二十二个条文,10月1日起开始施行。什么情况下国家赔偿?怎么赔?什么情况下不赔?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适用刑事赔偿程序的规定。
焦点问题一,哪些情形,当事人可以申请国家赔偿?
依据《解释》,第一种情形是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行为人的强制措施。第二种情形是法院违法采取保全措施。
赔偿请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赔偿的情形还包括法院违法先予执行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
在审判实践中,被申请赔偿的司法行为主要是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这两类案件合计占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80%以上。所以《解释》着重对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这两类侵权行为进行了规范。
依据《解释》,依法不应当保全却保全了;不应当解除保全措施而解除了;超范围保全的;违法保全案外人财产的;违法采取行为保全措施的等十种情形,都是可申请国家赔偿的;《解释》对于先予执行和执行错误也进行了列举式规定。
焦点问题二,怎么赔?
非刑事司法赔偿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而此次《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涉及到对当事人进行虐待、非法拘禁、言语上的侮辱,只要损害了人身权或者人身权益的行为,当事人都可以依法提出精神损害赔偿。
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赔偿机关要赔偿当事人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在内的赔偿,同时还要承担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相关的侵权责任,这样实际是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个层面平复当事人受损的情况。对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焦点问题三,国家赔偿和官司输赢有没有关系?
《解释》规定了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和减轻国家赔偿责任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把握?一方面防止国家赔偿责任来替代民事责任,不能因为法院有违法的行为而使原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无效,然后让全体纳税人的钱为个别民事主体买单。另一方面,防止以民事责任逃避国家赔偿责任。司法诉讼过程中,作为裁判主体,如果它存在违法或者过错,给我造成了损失,不管我是胜诉还是败诉,都应该赔偿我。